3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教授方维海做客第六十五届伯苓讲座,带来了以《量子计算机时代的理论化学》为题的报告。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院长朱守非主持了本次讲座,并为方维海院士颁发伯苓讲座证书牌。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众多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方院士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量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量子计算机是利用量子技术表示和处理信息的通用量子模拟器。与传统计算机不同,量子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的对象是量子比特,用量子算法来操作数据。量子计算机具有状态量子化、状态叠加性(纠缠)、量子相干性、量子信息过程可逆等特点;通过量子纠缠设定初始状态,以量子干涉对应动力学过程,通过量子检测取得计算结果;量子比特、系列量子逻辑门组成量子逻辑电路,以实现量子并行计算。量子计算机在存储效率和计算效率方面远远超过传统计算机。
方院士研究团队自2018年开始率先布局分子光响应量子计算方向,在超导量子处理器上展开分子光谱的理论化学计算。方院士回顾了世界上量子计算化学的最新进展,并介绍了其团队利用量子芯片开展多并苯的吸收光谱与CO的X射线吸收谱的高精度计算研究。
报告的最后,方院士展望了量子计算机时代的化学。方院士指出,当前量子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已被证实牢固可靠,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制备出长寿命的量子比特,延缓退相干现象的发生。当这一关键问题得到解决,量子计算机将迎来蓬勃发展,届时新的化学反应规律将得到揭示。
报告结束后,朱守非院长总结了方维海院士讲座的主要内容,并对在座师生进行了勉励。提问阶段,方院士回答了在场师生的问题,学术交流气氛热烈,整个讲座持续近两个小时。
“伯苓讲座”是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创新型化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一个重要举措,由国内外顶级化学家为化学伯苓班的本科生作学术报告,分享科研体会,开拓学术视野,激励学生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