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张俐娜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在八里台校区蒙民伟楼二楼报告厅以“天然高分子通过‘绿色’技术构建环境友好材料”为题带来学术讲座。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院副校长陈军出席,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
讲座前,陈军为张俐娜颁发“百年南开大讲坛主讲人”证书牌。
讲座中,张俐娜详细讲解了低温水体系溶解大分子的方法,通过控制氢键的形成与破坏,成功实现壳聚糖、甲壳素和纤维素在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的低温溶解。通过可循环使用的“绿色”方法,成功制备膜、丝、微球、气凝胶和水凝胶,并证明这些材料具有生物相溶性、分离吸附性、导电性等优异性能,在纺织、生物医用、分离、水处理和光电储能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张俐娜与在场师生分享了她对于科学研究工作的理解和心得,谈及学院作为爱国教育基地,她强调了正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科研的坚持,使得她在化学领域取得这些成就,并鼓励在座科研人员,要脚踏实地努力攀登,完成我们的事业。
张俐娜,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成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现任美国化学会刊物《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副主编以及《Cellulose》《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等刊物编委。一直致力于天然高分子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开创了一系列崭新的无毒、低成本的“绿色”溶解技术,并构建出一系列新型功能材料。已在国际SCI源刊发表论文600余篇,被引用18000次以上;主编专著16部;获准专利100余项。由于她取得重大的原始创新成果,美国化学会授予她2011年度国际可再生资源领域最高奖——安塞姆·佩恩奖,她也是获得该奖的首位中国科学家;2016年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istry World”对她进行题为“中国‘绿色’化学先驱”的人物专访报道。此外,她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