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伯苓青年讲座-框架诱导自组装
2018-04-16

4月13日晚7:00,清华大学化学系刘冬生教授在石先楼学术报告厅为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同学作了题为《框架诱导自组装》的伯苓青年讲座。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郭东升教授主持讲座。

刘冬生教授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他博士后完成了pH响应的DNA分子机器,并首次证明了分子机器可以实现对宏观物体做功,之后完成了DNA分子机器的一系列合成与应用。有趣的是,刘冬生教授并没有一直做这个方向,把他感兴趣的问题解决后,开始转向核酸超分子水凝胶,并在这个方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刘冬生教授首次合成了全刚性分子网络水凝胶,解决了传统水凝胶易溶胀、易塌缩、通透性差等问题,并实现了3D打印等一系列应用。虽然这些研究仅仅在本次演讲中占据很小的一部分,但这些研究同样精彩。

接下来,刘冬生教授对如何开始做自组装的经历作了介绍,他是在一次会议中作总结时提出了两个问题:同种分子,同样条件,控制任意形状和尺寸;不同分子,同样条件,同样形状和尺寸。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了细胞的启发,细胞有着各种形状,但都由磷脂分子和膜蛋白组成,原因是膜蛋白并不是孤立的,被连接到细胞骨架上,从而控制细胞的形状。刘冬生教授从而产生灵感,先建立框架,以此为基础进行自组装,从而控制自组装的形状和尺寸。此后,刘冬生教授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框架诱导自组装并成功发表文章,之后又对自组装的合成,机理以及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成功实现了膜蛋白的辅助结构分析,同时探索诱导自组装在药物载体的应用。

最后刘冬生教授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讲述了自己对科研的感悟,他认为科研就是做学问,也就是‘学’与‘问’。进入一个领域后,不光要学习,更应该去提问,在学与问中才能走得更远。不同于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对于化学家来说,除了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才是化学家的使命。

在提问环节,同学更是踊跃发言,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当晚石先楼报告厅座无虚席,同学们热情高涨,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收益良多。

伯苓讲座是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创新型化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一个重要举措。从2013年起,由国内外顶级化学家为化学伯苓班的本科生作学术报告并分享科研体会,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励学生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

报告人简介:

刘冬生教授: 1970年生,199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之后在中科院化学所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其间攻读了在职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于香港理工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后赴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2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08年获得“第一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09年6月获得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加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获邀成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4年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获得第七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2015年入选教育部教育部特聘教授特聘教授;2016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近年来先后担任了基金委面上项目、重点项目负责人,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专项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应邀担任了国际知名杂志Soft Matter 和ChemBioChem顾问编委。


教师办公系统 院级仪器管理平台 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论文评审系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