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公布的2017年院士当选名单中,学院化学院1位教授,2位校友榜上有名,成为2017年两院“新科”院士!
学院教授、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院长陈军(1985-1992年在学院化学系学习,并于1992年留校工作)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彭孝军(1990~1992年间攻读学院有机化学博士后)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孙金声(1988年获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硕士学位)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陈军,无机化学家,自2002年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院长、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军于1967年9月生于安徽省宿松县,198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于1985-1992年在学院化学系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并于1992年留校工作;1996-1999年在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材料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99-2002年在日本工业技术院大阪工业技术研究所任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研究员。
陈军主要从事无机固体化学的研究。在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合成化学,固体电极制备以及新型电池电极材料开发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创新性贡献。提出了“室温-氧化还原-转晶”新合成方法,室温合成出稳定的导电纳米尖晶石,替代了贵金属铂电极,应用于可充电金属锂、锌空气电池。提出电极微纳化可改善多电子电极反应活性和结构稳定性的设想,经大量实验制备了可充锂、钠、镁电池的微纳多级结构电极,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为降低电池电极材料成本及解决电池燃烧爆炸提供了新思路。多孔尖晶石与层状电极材料的研发获得应用。
截至目前,陈军已发表SCI收录论文290篇,其中《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子刊5篇,《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16篇,《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Soc.)10篇、《先进材料》(Adv. Mater.)17篇,他引21000次,单篇最高他引1130次;分别在2009年为《美国化学研究评论》(Acc. Chem. Res.)和2017年为《化学评论》(Chem. Rev.)撰写综述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其中多孔尖晶石与层状电极材料的专利获得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陈军曾获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他主持的“几类无机材料的氢、锂、镁储存与电池性能研究”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清洁能源材料与高能化学电源”和“微纳结构与电化学能源器件”分别获得2006年度和2016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军于2002年获评“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3年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入选“教育部教育部特聘教授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中国电化学贡献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014年入选中组部“万人领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1年和2017年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纳米重点研发计划。
彭孝军,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现任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于1990~1992年间攻读学院有机化学博士后。
长期开展染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发表SCI论文27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50多项。发明了耐候性新染料,优于国外指标,用于珠海纳思达公司通用喷墨打印墨盒,全球占有率约20%,被国际权威机构测评为“性能第一”,以第一完成人获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发明了近红外菁染料平台化合物,被国内外广为应用于生物荧光探针,如深圳迈瑞公司五分类血细胞大型临床分析系统,近30%出口,发展了染料激发态调控理论,指导染料功能分子设计,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为推动我国染料工业从传统纺织印染向信息和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拓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受聘教育部教育部特聘教授特聘教授。2008年被评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并入选首届辽宁省攀登学者、2010年获辽宁省领军人才称号、2012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被评为大连市劳动模范、2016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作为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带领团队获2014年国家 “优秀创新群体”,参与起草染料国家标准20项、ISO国际染料标准5项,使实验室成为我国化工领域的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内外知名精细化工创新研究基地。 2015、2016、2017年连续入选全球 "高被引科学家"。
孙金声,男,1965年出生,江西省于都人。198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西南石油大学油田应用化学博士学位。2016年4月,孙金声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团队领军人才。孙金声现供职于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一级专家,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生导师。
孙金声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省部级一等奖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7件(其中美国专利6件);发表论文91篇,出版专著4部。2013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2014年获能源行业最高奖孙越崎“能源大奖”、入选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2015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
孙金声长期致力于解决油气井工程理论与技术创新,解决了许多我国深井以及复杂结构井钻井重大科技及现场突发性技术难题。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重大专项和中石油重大科技课题42项,是我国水基钻井液成膜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和抗超高温钻井液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首次提出化学膜既防止井壁坍塌又保护油气储层水基钻井液成膜理论,发明了化学成膜水基钻井液;揭示了钻井液抗超高温机理,发明了抗温240℃的水基钻井液和抗温300℃的泡沫钻井液;针对复杂结构井井壁失稳、高摩阻等技术难题,发明了化学固壁剂和键合型高效润滑剂,研制出稳定井壁、低摩阻的高性能钻井液技术。研究成果丰富了深井、超深井钻井液理论,其系列技术在塔里木、大庆等20个国内油气田及土库曼斯坦、肯尼亚等12个国家规模应用,效果显著,成为我国钻井液主体技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在页岩气、煤层气及海洋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使我国深井超深井、复杂结构井钻井液主体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安全高效开发我国深层超深层和复杂地层油气资源、获取海外油气资源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突出贡献。